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上线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6月19日至20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指导,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共同主办,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大唐西市集团等承办的2021中国文博产业发展峰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 会上,作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重点项目之一的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该中心是海南省按照中央精神,推动在海南自贸港设立知识产权、国际文化艺术品等“6+3”类交易场所的具体举措,对于海南发展文化产业、文博事业,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数字化助推数字中国建设 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已然来临,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发展提质增效的主要力量。迎接数字时代,国家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是党中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具体要求,是推动数字中国战略实施的有力抓手,也是“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文博产业的动力和特色。文博业数字化可以更好地让文化艺术资源为更广大的民众所共享,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贡献。 从国家顶层战略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已经将文化艺术品科技创新、数字化建设纳入未来发展计划。“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近日,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强化科技对于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推进博物馆大数据体系建设,主动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等。 在各方政策的集成优势下,文化艺术品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各文博单位已经开始数字化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新的信息技术正广泛运用于文物、古籍、艺术品的保护、收藏、展陈、交易、研究、教育、传播、国际合作等全类别,文化艺术的地理、时空限制不断被突破。敦煌研究院在文化艺术品数字化上走在前列,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2016年, “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及全景漫游免费在网络上公布。近几年,敦煌研究院率先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出“敦煌诗巾”“数字供养人”“云游敦煌”等多个现象级数字文博案例,利用新技术和新文创能力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其立体式、持续创新的模式为整个文博行业数字化树立了范本。 |